工控小编全程关注本次大赛,如果对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创新”。
无论是以创新为DNA的主办方ABB(中国)有限公司,还是重视学生创业创新的协办方中国自动化学会,抑或是智能制造组赛题的设置、参赛队伍身份的多元化,更不用说开动脑筋将创新想法诉诸于比赛项目的参赛选手们,本次大赛的创新可谓是多层面、多维度、多亮点。
“赛”“赛”合一,机器人抢镜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突破性地融合了ABB两大年度赛事——ABB杯全国智能技术论文大赛和ABB大学生创新大赛。”ABB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志强介绍说,ABB杯全国智能技术论文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与ABB联合于2005年创办,累计参赛人数有10910人,提交有效论文4314篇。ABB大学生创新大赛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吸引力社会的广泛关注,累计吸引8000余名高校学生的踊跃参与。
ABB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志强
而今年的大赛,首次突破了身份的限制,广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在职人员都可以报名参赛。智能制造组就有一队“老司机”。
今年大赛设立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和“智能建筑”三大选题。其中,智能制造组属于规定选题:工艺中的抓取放置自动化解决方案,其应用场景主要在食品饮料、包装、汽车以及3C行业。本课题要求参赛队伍提供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解决方案:利用视觉系统识别待处理零件,并为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合理路径轨迹和运动规划,以达到*高的工程效率。
智能制造组
为啥智能制造组放在了上海举行?因为这里是ABB工业机器人大本营啊!光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赛题设置,就颇有创新范儿,当然,比赛的难度也“蹭蹭蹭”提高了不少。很多**次摸到工业机器人实机的参赛学生,虽然心有小惶恐,但更多的是兴奋与不服输的心气儿。
上海交通大学李传霄说“比赛提供的设备很先进,比上机器人课有意思多了”;深圳大学朱泽“跟着导师接触过很多机器人,以前接触过IRB 1200,IRB120还是**次”;浙江展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徐鑫奇表示“公司之后准备使用ABB机器人全系列产品,提前来熟悉熟悉”;金陵科技颇占优势,与ABB有《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校企合作项目,实验室里摸熟了IRB 120,于是他们自个儿定制了工作台,还将工业相机与机器人吸盘“打包”在一起,自画三维模型利用加工中心加工而成。
不少参赛队伍都视贝加莱的PLC通讯为“拦路虎”,电脑屏幕上不停弹出“error”,次次都能“不重样”。有的队伍不停调试、调试、再调试,有的队伍则花费几个小时咨询**客服,也得咬着牙把问题解决咯。
“贝加莱产品**次加入到大赛当中,的确给选手们带来了很多阻碍。在预赛阶段有所准备的选手,在决赛中就显得游刃有余。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这样的完成度,对于这些选手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评委之一的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培训与技术支持经理周靖说,“在工业现场当中,不同设备的融合已成趋势,且越来越重要。未来,贝加莱也会进一步参与到此类比赛中,这也是贝加莱更好与ABB产品融合的重要表现。”
创新,事关生存与幸福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工控小编说,就“哈姆雷特”也有不一样的创新解读。
决赛结束后,工控小编终于抓到机会采访一番:
队友忙项目,上海大学王国鹏单***匹马来闯关,他认为创新分两种:一种是成熟技术用于新领域,一种是成熟领域应用新技术。
浙江大学高中岳喜欢跨界搞集成,将不是这个行业的技术引进来,“让自动化更加自动化,让自动化的速度更快一点”,比如,“创新就是给软件多加几个新功能”。队友陈晗奔则说,“有时候,创新就是用前人的经验,固定的套路,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社会人”徐鑫奇考虑得更加成熟,创新是以*优的方案帮客户解决问题,不光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性价比高,还要考虑到未来三到五年的可拓展性。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赛队带着口号来的:创新是一种智慧,技术是一种力量。蔡永杰认为,“创新一定是自发的”。
选手们的解读与大赛评委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少远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
“创新的落脚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李少远教授说,大学存在的本质就是创新,但人才的培养需要土壤。我们需要ABB这样的公司与行业高校进行紧密合作,跨界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大学也愿意与高新企业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创新,无国界。“创新,是瑞士的强国之源,也是瑞士的生存之道。”瑞士驻上海总领事曾礼惟坦言,连续七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首的瑞士,其浓厚的创新氛围的形成离不开**院校、如ABB之类的大型跨国企业对于研发的大量投入,以及在各自细分领域位列行业领军者的中小企业和众多生机勃勃的初创企业。